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MMUNPA

📍語言的重要性



🔖何謂語言?

「語」,指的是談論、議論(《論語·述而》);而「言」,則指所寫的字詞和句子。語言是一種複合的交流系統,是我們賴以用來認知與表達的一種工具。它不僅包含文字、符號這種透過形狀作為記載的書面語言,同時也包含以聲音為載體的口語語言。


🔖語言的重要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 : 「每種語言的消亡必將導致其獨特的文化、歷史與生態知識的消失,這將是無可挽回的損失。每消亡一種語言,我們對人類語言結構和功能的理解方式、人類史前史以及保持世界多樣性生態系統等方面的證據都會有所減少。最重要的是,使用這些語言的人們會體驗到,隨著自己語言的消亡,他們原有的種群和文化認同也將喪失。」


語言除了作為一種溝通工具,也代表着一個民族的興衰,是民族的特徵之一。而語言的消失相應地也伴隨着非物質文化和消亡,如一些傳統的口頭語及笑話的消亡。同時,語言也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工具,是我們全人類共用的財富。因此,任何一種語言的消失都是對社會文明的拋棄。


🔖何謂瀕危語言

瀕危語言,指的是可能會失去使用風險的語言,是聯合國認可的10種種族滅絕的形式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語言的活躍使用人群和頻率,將語言分為6個等級,分別為無危、脆弱、危險、重大危險、極度危險、以及滅絕。無危的語言代表着此語言在社會內被所有人使用,並且使用人數未見減少的趨勢。被評為脆弱的語言雖然使用的人群廣泛,但僅在特定的場景使用。危險則代表該語言已不再成為兒童在家學習到的母語。重大危險意味着該語言僅被祖父母一代偶爾地使用。而滅絕,則意味着該語言已失去所有使用者,也代表着這門語言消失。


🔖導致語言瀕危的因素

導致語言逐漸瀕危的因素有很多。有語言本身的因素,比如語言表達,缺乏系統性的書面文字。亦有群體的因素,比如民族人口過少、民族融合、社會轉型等等。語言的活躍程度十分依賴使用者的群體大小,如果語言的使用者基數較少,那麼這門語言的活力則越低,最後可能發展為瀕危狀態。


🔖瀕危語言的現況

據《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在2022年的統計,全球大約有7151種「活語言」存在,大概全球約40%,即3045種語言已被列為瀕危。現時,在世界多國都面臨着瀕危語言的問題。


在北美洲被殖民前,約有300種語言在北美洲被使用。但由於被列強侵略,原住民(即印地安人)數量銳減,導致大量的原住民語言被滅絕。現時,美國本土約有167種語言,並且當中有很大部份已評為瀕危語言。若以此趨勢發展,據預測,在2050年美國原住民語言更會減少至20種。


澳洲與美國一樣曾被英國殖民。當時殖民地政府所採取的「同化政策」,使原住民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僅使用英文。這直接導致大量原住民的語言逐漸瀕危,甚至失傳。在2014年出版的《社區、認同、與福祉:第二次全國原住民語言調查報告》指出,澳洲的250種原住民語言中,只有120仍在使用。例如在庫努努拉區的米里翁語,現存只有156名的米里翁語的母語人士,而其中只到不到20人能夠流利講米里翁語。


而毗鄰澳洲的新西蘭,則僅有毛利語一種原住民語言。現時,聯合國將毛利語列為瀕危語言。


一門語言的消失,代表著一個文化的失傳,同時亦代表著一個群體身份認同的消失。比如,埃雅克語,一種納—德內語系的語言。隨着在2008年1月21日最後一位母語者離世,這種語言也隨之滅亡。


如果一門語言被滅絕,我們就永遠都無法知道有關該群體的文化傳統和歷史,這無疑是對社會的一種巨大的損失。因此,如何保育受瀕危的語言,使這些語言背後的文化承傳下去則變得至關重要。

67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